|
It is currently 週四 9月 06, 2012 12:20 pm
|
View unanswered posts | View active topics
Welcome |
|
歡迎加入大粵獨立建國論壇!(http://cantonia.freeforums.org/)
我哋係大粵獨立建國理念嘅建構者!我哋堅定捍衛大粵民國(Republic of Cantonia)嘅國家主權!我哋係粵獨嘅先鋒!我哋將擊敗支那!我哋將終結嚟自支那嘅殖民統治!我哋將脫支獨立!我哋將鏟除所有試圖異質化大粵嘅支那文化毒瘤!我哋將恢復古南越3000年前久遠嘅傳統!我哋將喺大粵重新敲響得勝嘅銅鼓!
本論壇100%基於大粵民國(Republic of Cantonia)係主權獨立國家嘅立場!祇要妳唔係支那人,噉無論妳嚟自邊度,具邊國國籍,係邊種膚色,講邊種語言,妳祗要認同大粵民國(Republic of Cantonia)係主權獨立國家,噉我哋就係同一國嘅!歡迎妳註冊加入成為我哋嘅會員!為粵獨發聲!為大粵嘅獨立、自由、民主吶喊!
要睇更詳盡同最新粵獨資訊,請借助VPN或者匿名代理穿牆嚟臨:大粵民國臨時政府論壇 Republic of Cantonia Provisional Government ! (http://namyuekok.freeforums.org/ )
更多粵獨嘅圖片、視頻、音頻、地圖、壓縮檔資訊,可以登錄:粵獨資訊平臺!(http://canton.net.ms/)
本論壇100%唔歡迎支那人同嗰啲粵面撈心嘅粵奸,我哋粵人同支那撈頭以及各式支奴粵奸係雞同鸭講兼且冇嘢好講,支那人同各式粵奸咪嚟呢度搞屎棍。
|
|
第 1 頁 (共 1 頁)
|
[ 1 篇文章 ] |
|
Author |
Message |
粵嚟粵掂
|
Post subject: 騎樓 Posted: 週日 7月 01, 2012 11:26 am |
|
Joined: 週二 4月 24, 2012 8:28 pm Posts: 1542
|
騎樓
廣州上下九路的騎樓
騎樓(在粵語中亦可引伸為「露臺」[1]),潮州人稱為五腳砌,閩南語稱亭仔腳,是具有濃厚的華南特色的中式建築設計。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,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,猶如二樓「騎」在一樓之上,故稱為「騎樓」。現時的騎樓一般地下(一樓)用於經商,二樓以上住人。騎樓既可防雨防晒,又便於展示櫥窗,招徠生意。
目錄
[隱藏] 1 起源 2 分布 2.1 廣東 2.1.1 廣州 2.1.2 江門 2.1.3 汕頭 2.1.4 潮州 2.1.5 揭陽 2.2 福建 2.2.1 廈門 2.3 廣西 2.3.1 梧州 2.4 上海 2.5 香港 2.6 台灣 2.7 海南 2.7.1 海口 3 參見 3.1 來源 3.2 條目 [編輯] 起源
18世紀下半葉,英國人來到印度南部的貝尼亞庫普爾(Beniapukur),這裡氣候十分炎熱,英國人極不適應。於是,他們在住宅前加了一個外廊以遮強光,造成較為涼爽的環境,很快被當地人效仿,叫它「Veranda」(游廊),英國人稱之廊房(Langfang)。這種以遮陽為主要功能的(外廊式建築),隨著英國殖民勢力範圍的不斷擴大,經由南亞、東南亞、東北亞而至中國。在鴉片戰爭後傳入香港、廣州,然後再北上到廈門及西入廣西,由此可見,騎樓建築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。[2]
[編輯] 分布
[編輯] 廣東
[編輯] 廣州
主條目:廣州騎樓 騎樓是廣州一帶特有的建築形式,廣州騎樓的大規模建設始於20世紀20年代,在民國11年《廣州市內不準建築騎樓之馬路表》和民國19年《取締建築章程》的引導下形成了持續到現今的格局。20世紀90年代時期廣州市沉迷於大型建設,先後拆除了包括中山路、寶華路、解放路和六二三路的大量騎樓,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歷史景觀破壞。進入21世紀後,廣州對騎樓街區的拆遷進行了嚴格的限制,正在編撰的《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》里,對騎樓街區的保護便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。
[編輯] 江門
江門也有騎樓,現已成為江門長堤風貌街。縣級市台山因華僑投資下,騎樓有比較多的西洋風格,但又缺乏修繕保養,而逐漸古舊。
[編輯] 汕頭
汕頭市原昇平區(現屬金平區)幾乎全是五腳砌,可謂是中國大陸最大一片騎樓群,卻鮮為人知。澄海區中山路(既當地人所謂的鞋街)兩旁原也是五腳砌,但已拆毀改建。潮陽區棉城原也有五腳砌,但已難找尋。潮南區的兩英鎮(原縣級單位南山管理局的駐地)鎮區如紫雲路,中山路,南京路等兩旁都是五腳砌,陳店鎮的中華路附近一帶也有為數不少的五腳砌。
[編輯] 潮州
潮州市湘橋區的傳統商業街太平路、義安路、昌黎路、西馬路臨街建築大多是五腳砌。
[編輯] 揭陽
揭陽市榕城區中山路一帶臨街建築大多是五腳砌。
[編輯] 福建
[編輯] 廈門
1920年,廈門市政會在規劃建設廈門的新城區時,以騎樓作為街市的主要形式,以粉紅和乳白為主色調。與閩南其他城市的騎樓街道呈線狀發展不同,廈門由於自身氣候條件、商貿活動等特點,騎樓街道呈網狀分布並在沿濱海港口區域逐漸形成騎樓街區:其中分布在南北走向的主要有兩條,一是思明南路、思明北路,二是開禾路、橫竹路、鎮邦路及水仙路;分布在東西走向的主要有廈禾路、開元路、大同路、思明西路及中山路五條。[3]如今由於舊城改造,廈禾路等路段的騎樓已拆除殆盡,但思明南路、中山路的騎樓建築則基本保存如舊。
[編輯] 廣西
[編輯] 梧州
梧州也有類似廣州風格的騎樓,並且現存騎樓街道22條,總長7公里,最長的達2530米,騎樓建築560幢,其規模之大、數量之多,國內罕見。現有梧州市騎樓城-龍母廟景區,為國家4A級景區。
[編輯] 上海
由於上海開埠以後,便有大批粵籍商人移民到上海,廣東人曾經於太平天國之前,為上海第一大外來人口來源地。直至20世紀30年代,上海的上層社會仍有許多廣東人,廣東人一般多為上海社會的中產階級和上層。大批廣東人在上海興辦產業,因而騎樓在上海亦能有一定規模。南京路的四大公司基本底樓都為騎樓風格,在上海金陵東路沿街都為騎樓建築風格。
[編輯] 香港
位於旺角上海街一列戰前廣州式騎樓建築 於香港,由於早年大批廣東人移民到香港,所以廣州騎樓的風格也帶到香港,主要是一些戰前唐樓、較早期的公共屋邨和1980年代前落成的私人屋苑,但因發展現在已經很少騎樓。
[編輯] 台灣
臺灣日治時期亦會設置騎樓;圖為1932年落成之臺南市林百貨 在台灣,因為多雨、日照強的氣候,所以各市鎮普設騎樓,稱為「亭仔腳」(閩南語)或稱「店亭下」(客家話)。日治時期後日本人仍沿續此特色,並延續至今。但由於早期的法令規範不足,時常出現相鄰建築的各個騎樓地面高低不同的情形,而騎樓空間被堆放物品、設攤及停車等情形十分普遍,這兩者造成行人在通行騎樓時的不便,對於身心障礙者更是一大困擾。
[編輯] 海南
[編輯] 海口
海口市中山路,水巷口,解放路一帶,現為中國歷史十大名街之一
[編輯] 參見
[編輯] 來源
^ 註:騎樓與露台為兩種不同的建築。 ^ 廈門市人民政府:騎樓淵源 ^ 近代廈門舊城改造規劃實踐及思想(1920-1938年).李百浩,嚴昕.都市計畫學刊.2008年第3期 [編輯] 條目
中山路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 北京路步行街 不見天街 唐樓 新馬路 和昌大押 海口得勝沙步行街
_________________
Canton!Cantonese!Cantonia!
粵獨嘅吶喊!粵嚟粵掂原著文集
http://jyutleijyutdim.wordpress.com
http://namyuekok.freeforums.org
http://cantonia.freeforums.org
|
|
Top |
|
 |
|
|
|
|
 |
|
第 1 頁 (共 1 頁)
|
[ 1 篇文章 ] |
|
Who is online |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|
|
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