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粵獨立建國論壇 The Cantonian People Independence &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Forum - 檢視主題 - 葉問
It is currently 週四 9月 06, 2012 12:14 pm



Welcome
歡迎加入大粵獨立建國論壇!(http://cantonia.freeforums.org/

我哋係大粵獨立建國理念嘅建構者!我哋堅定捍衛大粵民國(Republic of Cantonia)嘅國家主權!我哋係粵獨嘅先鋒!我哋將擊敗支那!我哋將終結嚟自支那嘅殖民統治!我哋將脫支獨立!我哋將鏟除所有試圖異質化大粵嘅支那文化毒瘤!我哋將恢復古南越3000年前久遠嘅傳統!我哋將喺大粵重新敲響得勝嘅銅鼓!

本論壇100%基於大粵民國(Republic of Cantonia)係主權獨立國家嘅立場!祇要妳唔係支那人,噉無論妳嚟自邊度,具邊國國籍,係邊種膚色,講邊種語言,妳祗要認同大粵民國(Republic of Cantonia)係主權獨立國家,噉我哋就係同一國嘅!歡迎妳註冊加入成為我哋嘅會員!為粵獨發聲!為大粵嘅獨立、自由、民主吶喊!

要睇更詳盡同最新粵獨資訊,請借助VPN或者匿名代理穿牆嚟臨:大粵民國臨時政府論壇 Republic of Cantonia Provisional Government ! (http://namyuekok.freeforums.org/

更多粵獨嘅圖片、視頻、音頻、地圖、壓縮檔資訊,可以登錄:粵獨資訊平臺!(http://canton.net.ms/


本論壇100%唔歡迎支那人同嗰啲粵面撈心嘅粵奸,我哋粵人同支那撈頭以及各式支奴粵奸係雞同鸭講兼且冇嘢好講,支那人同各式粵奸咪嚟呢度搞屎棍。


發表新文章 回覆主題  [ 3 篇文章 ] 
Author Message
 Post subject: 葉問
文章Posted: 週二 7月 03, 2012 8:19 pm 
離線
頭像

Joined: 週二 4月 24, 2012 8:28 pm
Posts: 1542
葉問


出生 1893年10月1日
大清廣東省佛山鎮
逝世 1972年12月2日 (79歲)
英屬香港
配偶 張永成
親屬 師: 陳華順、梁壁
長子: 葉準 (1924年生)
次子: 葉正 (1936年生)
庶子: 葉少華
葉問(1893年10月1日-1972年12月2日[註 1]),原名葉繼問,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,早年居佛山,後移居香港。師承陳華順,在1950年代在香港發揚詠春拳,傳人有梁相、駱耀、徐尙田、黃淳樑、李小龍、梁挺、長子葉準、次子葉正、姪子盧文錦等人,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「詠春拳」發展至世界各地,故葉問逝世後獲譽為「一代宗師」。

妻子為張永成。

目錄

[隱藏]
1 簡介
1.1 佛山-吳仲素詠春拳
1.2 家庭出身
2 香港教拳生涯
2.1 積極前期(1950-1954年)
2.2 消沉中期(1954-1962年)
2.3 半退休時期(1963年後)
2.3.1 鄧生成立體育會
2.4 關門弟子(1968年)
2.4.1 梁相與詠春四虎
2.5 大壽
2.6 長子葉準
3 詠春體育會
3.1 主要意義
3.2 合久必分
4 電影1
5 參考資料
6 註解
7 參考
[編輯] 簡介

葉問生於桑園大街葉家莊,莊內有芸草書塾,葉問在此啟蒙開學。葉家莊左邊大祠堂租予陳華順,所以在五歲那年得以跟隨名師陳華順習武並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指導,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。可惜兩年後陳華順中風,鄉間休養;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綫香街設武館,葉問追隨他學習。

葉問有姐允媚嫁與香港龐姓商人,當時因為政局不穩定,其父於1917年將時年18歲的葉問送到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與表兄們一起讀書,在港期間巧遇師公梁贊之子梁璧(葉問稱其為師伯),盡得其傳。廿餘歲(1922?)時曾到日本神戶兄的家,等待到民初政局穩定後再返回佛山,和張永成結婚。

因衣食無憂及對詠春極富熱忱,閒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,亦師亦友。空閒時間,吳葉兩人時常在姚氏開設的鴉片煙館聚會,所以和很多富家子弟相熟,在此曾見證幾次較技,葉問等人開始聞名。

中日戰爭不久之前,葉問加入了國民政府的花捐局(向妓院收取花捐稅)工作。戰爭開始後,參加了國民政府舉辦的情報訓練班,曾於1940年到貴州省中部的息烽軍官訓練學校受訓。畢業後回到已淪陷的家鄉佛山做情報工作,職銜是佛山偵緝大隊的書記,後隨伍蕃任廣州防務稽查長。

[編輯] 佛山-吳仲素詠春拳


位於廣東佛山祖廟的葉問半身像
對日抗戰初期,留在佛山執行抗敵工作。1938年,日本軍隊佔領佛山,偽政權南海縣長兼警務長李道軒強取桑園葉家莊作為官邸,改名「軒盧」[1]。

因為不滿日軍政權的關係,葉家生活十分艱難,於1943—1945年間,晚上到佛山富商周雨耕與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139號的「聯倡」花紗店,傳授詠春拳予人稱六仔的周光裕及外甥周倫佳。其間,在對面的糖麵店工作的郭富經過大半年的要求,葉問也終於答應傳授武功。當時在佛山所授的詠春拳,從小念頭開始,黐手、散式及樁拳,即陳華順式的詠春拳(吳仲素所傳)。

教拳兩年。戰後任警察局刑偵隊隊長,升督察長、代理局長,最後於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。

由於葉問之父擔任過運送鴉片的船長,葉家房子在一次與當地居民的糾紛中被大火吞噬,Yuen Chong Ming 與葉問之父之間友誼甚篤,便將葉家接至阮家,並讓幼子阮奇山跟隨葉問練習在吳仲素門下學過的黐手。(阮奇山後人傳說-沒有佐證)

[編輯] 家庭出身

1949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因先前曾加入國民黨並擔任國軍上校隊長,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,暫時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,乘夜利用通行證與大女兒先到澳門,後再到香港,是年五十歲。其生前從來不說大陸淪陷前的事業,甚至連兒女都不知。來港後換取身分証時,改名「葉溢」,報稱生於1893年。

葉問來到香港後一直與家人保持聯絡,以安排家人日後來港定居。妻子及兒女亦曾於1950年到香港領取身份證後返回佛山,可惜中港同時於1951年元旦宣佈封鎖邊境,從此永遠分別 。[2]

1962年,兩子重返香港定居,對於葉問與上海女子相好並育有一名私生子(即葉少華)相當不諒解。兩子常早上出門工作,晚上方才返家,與父親鮮少交流互動。1976年,改革開放之後,一篇刊登於星島體育署名湘文的文章在報紙上才提及了葉問的出身。

葉問的髮妻張永成是名人張蔭桓的親屬後輩[3],於1960年病逝佛山。

[編輯] 香港教拳生涯

[編輯] 積極前期(1950-1954年)

來港之初,得到好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祕書李民(天培)的介紹,先安頓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授拳,大師兄為該會主席梁相,二師兄駱耀。不料卻自此將詠春拳發揚光大。1952年,梁相連任失敗,葉問遷往海壇街授徒。

葉步青、黃淳樑(於1953年初)加入海壇街習武。1954年,梁相重掌飯店總會,又搬回。因公會只可於工餘使用,所以眾師兄弟約在1955年相議設立固定館址,終於利達街設帳,李小龍此時加入。

這時所傳的詠春拳有其系統,符合科學解釋的所謂梁贊式(梁壁所傳)。梁贊兩子自小追隨父親學習拳術,但梁春早逝,而梁壁本身對拳術發展並無興趣,亦沒有學習其他武術,純粹是父親由易至繁所授的拳術技巧,集合順序編排成現有系統。葉問亦未有習其他派別功夫,亦聲明不會改變傳統拳套。

[編輯] 消沉中期(1954-1962年)

不幸葉師開始再次吸食鴉片,繼續戰前時期的嗜好,並與有共同嗜好的上海女子相好。自此時開始,葉問開始無心教授,梁相和駱耀等時常好言相勸,最終(1955年)導致徐尚田以書面勸說,當時的主要弟子除了伍燦之外,都在信中簽署聯名。

當時的梁相、駱耀、徐尚田和葉步青一起在上海街葉步青家中學至木人樁中段。葉步青在香港是第一個學習木人樁者。在其家安裝的木人樁亦是問公來港所接觸的第一台木樁。

葉問看到書信後,一言不發,並找到伍燦幫助,即日遷移到上海女子位於李鄭屋邨的住處,且生了一名兒子葉少華。

梁相身為大師兄,葉師認為徐尚田上書一事,必是梁君計策。梁於是離港到澳門工作一年,事件平定後再回來解釋。

其他弟子都來交心並願意追隨終身,全套108式樁法和八斬刀法皆在此時傳出。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,伍燦為助教,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,鄒子傳於此時加入。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,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,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長棍。60年代,李小龍回港後,欲重金給與問師學習木人樁不果。

1962年,得悉兩名兒子來港,又在一群弟子關懷之下,決心戒掉鴉片煙,並遷到大埔道興業大廈。仍然與上海女子保持關係和來往,直至1968年上海婆去世。

[編輯] 半退休時期(1963年後)

兩名正室兒子葉準和葉正於1962年到港,晚間居於父親教拳處,日間出外工作,當時相處並不和睦。鄧生探長得到師父王柱(梁相大弟子──四虎中的短腳虎)引見執弟子禮,當時觀塘警務人員亦有多人學習詠春,這時葉問的生活較為好轉,可是教拳已稍微有心無力。鄧生、彭錦發和籃賢等弟子發起成立聯誼會,在會中教拳,待經費自給自足之餘,部分與老人家退休生活。

[編輯] 鄧生成立體育會

鄧生認為詠春拳是值得發揚的實用武術,故倡議組織及規劃整理詠春拳的內容,並聯絡師公梁相及各位師叔公輩會面,望能成立聯誼會。並選擇年青有現代教育根基可以代表詠春派的新一輩教練,意圖推廣與青少年和學生們。因為利益和輩份的問題,選擇誰人主理總教一職,困難重重。

[編輯] 關門弟子(1968年)

於1965年遷到二子葉正位於通菜街的居所(有傳是鄧生的物業,葉準結婚遷入,稱要付出租金),這時只教相熟好友,郭強(梁相第二弟子-四虎中的長腳虎,梁挺二師兄)於1968年介紹梁挺與師公,見證梁挺行過拜師禮[4]。吳華森亦在亞皆老街設館,這幾個徒孫(亦是梁相的徒弟)時常與師公飲茶。

於1969年葉問首次及唯一一次出席浸會學院由梁挺主辦的詠春拳表演大會,列席嘉賓包括同門鄧生、吳華森、布建華(歷任詠春體育會拳術班教練)和古生等人。

[編輯] 梁相與詠春四虎

梁相於1952年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改選落敗,故葉問要遷往海壇街。梁相本職廚師,約於1954年開始業餘授拳,後來被油麻地廟街大發財麻雀學校聘任為火頭〈廚師〉。此時在麻雀館工作的鄭氏兄弟相隨學拳。梁相當時亦跟隨葉問在學習當中,時常與四虎一同與師公見面。鄭北(笑面虎)和鄭福(玉面虎)因為工作情況,很多機會與人交手,故有廟街二虎之名。雙番北(鄭北在麻雀館的別號)在1950年代一晚離開麻雀館遭遇數人(懷疑出千)突襲,可幸隨手取得長竹,三兩招內,凶徒四散。六點半棍,開始聞名。至今舊麻雀館前的攤販老人仍然時常當掌故說出。

梁相曾於1955年至1956年在澳門工作,四虎寄業問公。梁相56年回港,在自由道正式設帳。

廟街二虎正是梁挺的舅父。1960年鄭福引領梁挺向梁相拜師,此期師兄弟包括鄭傳勳,布建華,稍後有吳華森,張國基和梁冠等。

[編輯] 大壽

分別於62年時慶祝61歲大壽,72年於油麻地彌敦道平安酒樓慶祝71歲大壽,故其出生日期及追隨華公時的年齡引起爭議。

[編輯] 長子葉準

葉問長子葉準,生於1924年農曆7月25日,日治後期(1941-1945年)即父親留守佛山授拳期間在廣州工作,於1972年父親逝後始教功夫。

他曾於2010年上映的電影《葉問前傳》中飾演梁璧。

[編輯] 詠春體育會

主條目:詠春拳
葉問宗師晚年最大的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聯會以發揚『詠春拳』。詠春體育會在1966年向香港警務處註冊成立社團,於彌敦道成立詠春體育會,後遷往自置會址旺角水渠道,1974年正式註冊成為非牟利的有限公司。

[編輯] 主要意義

詠春體育會其實是鄧生所擬議的,他恐怕師公葉問年老生計無依,為了解決問公的退休生活而成立的。可以說另一目的是供養師公葉問,與1954年各大師叔輩於利達街成立永久館址的意義相同。

[編輯] 合久必分

問公過世30年後,各大師叔伯亦相隨而去,後來者漸次演變成輩份和利益意氣無謂之爭,對前輩無理中傷和有計劃破壞名聲,無日無之。在世和知情者只有痛心。

[編輯] 電影1

由甄子丹飾演葉問的葉問系列電影於2008年開拍,至現時為止共拍攝兩集,包括《葉問》及《葉問2》。
另一套以葉問為主題的電影《葉問前傳》則由杜宇航飾演少年葉問。

[編輯] 參考資料


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:
葉問
1972年2月號『新武俠』武術雜誌,葉問宗師訪問記,記者力士。
1976年1月24日,星島體育第十版,湘文。
李民文章
詠春傳正統,第四集,葉問宗師,梁挺
葉問·詠春,匯智
詠春善戰者,伍志堅著
[編輯] 註解

^ 生年或為身份證上的虛報年齡,實際生年或在其後六至七年
[編輯] 參考

^ 詠春傳正統第四集:葉問宗師 P56 梁挺著
^ 讀書﹕《葉問II》與葉問現象解讀 葉準師傅對談錄 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100424/4/ho1z.html
^ 讀書﹕《葉問II》與葉問現象解讀 葉準師傅對談錄 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100424/4/ho1z.html
^ 2010年5月30日、香港蘋果日報A6版 身為……師兄的郭強……表示,在1968年時親眼見證梁挺向葉問下跪拜師,呈上利是。


Attachments:
葉問.jpg
葉問.jpg [ 16.13 KiB | 被瀏覽 97 次 ]
7.jpg
7.jpg [ 27.11 KiB | 被瀏覽 97 次 ]

_________________


Canton!Cantonese!Cantonia!

粵獨嘅吶喊!粵嚟粵掂原著文集

http://jyutleijyutdim.wordpress.com

http://namyuekok.freeforums.org

http://cantonia.freeforums.org
檢舉此文章
Top
 個人資料  
 
 
 Post subject: Re: 葉問
文章Posted: 週二 7月 03, 2012 8:20 pm 
離線
頭像

Joined: 週二 4月 24, 2012 8:28 pm
Posts: 1542
佛山咏春 / 叶问


叶问(1892年—1972年12月1日),佛山桑园叶族人。叶问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。祖籍为罗村联星潭头村人,其父亲因避“红头军”之乱,才搬往佛山桑园居住。在七岁时,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(陈华顺,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,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生,人称之为找钱华)。当时陈华顺年事已高,与叶问年龄相差四十岁之多,故叶问也以华公相称,而陈华顺对此年幼弟子极为疼爱,自收叶问为徒后,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,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,各年长师兄如吴仲素、陈汝棉、雷汝齐等,对此年幼师弟,更是照顾有加。华公逝世后,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。到叶问十六岁那年,远离佛山,赴港求学外文,就读于圣士提反(Stephen 更好翻译为“圣斯德望”因为此词系天主教一圣人名)学校。后随梁壁(梁赞之子)学武。1950年赴香港,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,从而一举成名。成为真正的功夫良才、伟大的武术家。其徒弟除总会及分会的会员、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,还有在港的外国留学生。以一人之力,能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,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。叶问其本名为叶继问,是广东佛山人氏,在家族中排行第二,祖居于佛山福贤路,号称“桑园”,为佛山一大家,桑园内占地甚广,大屋连绵达数条街位,大门在左侧,为佛山著名的茶楼(俗称港式饮茶)“桃园居”,隔邻为全佛山最著名的饼食店“公兴隆”,该店以芝麻饼见称。“桑园叶姓”在佛山,可说是无人不知。  
 
一次叶问经过公园入口处,看到写着: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的告示牌,叶问为了民族正义,跳起一脚把告示牌踢了个粉碎,为中国争一口气。还有一次叶问看见七八个外国海员当街欺辱妇女,一向喜欢打抱不平叶问上前制止,与七八个外国大汉站在一处,但双拳难敌四手,不到几个回合就渐落下风,就在此时一个青年人大喊一声,挤入围观的人群,同叶问一同合战外国大汉,最终打得七八个外国人人仰马翻落荒而逃,此青年人正是梁赞之子梁壁。  
 
得知眼前的正是咏春大师梁赞之子,叶问当即拜其为师,因而有缘再随梁壁深造咏春拳技,转眼过了两三年时光,叶问因不断得到梁壁指点,使咏春拳技能臻入化境。民国初年,被誉为中国四大镇的佛山,每年都流行“秋色”游行盛会,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,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,更有来自外乡游客。
  
展示咏春拳在一次的“秋色”游行中,叶问与其表妹数人共观“秋色”游行,突有一当时的军阀排长对其表妹做出不礼貌行为,当时叶问身穿长衫,薄底礼绒鞋,甚似王孙公子打扮,而且体形并不高大,斯文一表,望似可欺负,对方便是色胆包天,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,这时,却被叶问突然标身进步,以惯用的咏春拳手法,来个摊打齐发,即见对方当场应身倒地,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,却突然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,哪肯咽下这口气,更是恶向胆边生,起身拔枪,当时的叶问,一个转马泻身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,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,并以其大拇指的力量,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,竟然把左轮手枪轻芯压曲,使其不能发射。在日军攻占佛山后,叶问的过人功夫,早被日本宪兵队闻悉,欲邀请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指导被拒之后,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,言明若叶问被打败则听命差使,叶问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,只好接受比武,来者却是身材高壮,拳重马健,叶问摆出咏春桩手,二字钳羊马,目视对方,却一言不发,诱待兵来将挡,对方抢先出手,以箭标马进迫,叶问即变前锋的桩手为耕手,耕去对方箭,并同时转身跪马,拿正对方前腿之后膝位,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,对方虽未中招,却是败相毕露,叶问也及时收马,一声承让,跳出比武画地,真是高手过招,点到为止。比武后的叶问,担心激怒日本军阀,暂离佛山,但却暗助我敌后工作行动开展,抗日战争胜利后,叶问虽有一身武功,却放弃设馆授徒,在县府刑事单位任职,担负除暴安良工作,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,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,更得上级赏识,在广州市担任南区巡逻队长一职。  
 
1949年,叶问来到香港,由好友李民之推介,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,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,可说是武林中人,曾习龙形摩桥,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,即行拜师学技,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,当时除李民、梁相外,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,不到十人,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,可说是亦师亦友,以后有叶步青、徐尚田......等相继投入,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,当时投入学技的,以九龙巴士同人为最,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,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,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、李郑屋村、九龙兴业大厦,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,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,使咏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个角落。近来在中国福建南安又有以咏春拳为基础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[鹤拳道]。

  七十岁的叶问,其功力并不逊色于青壮年时代,时在香港黑社会抢劫之风最盛时期,因此叶问常在夜间四处巡视维护地区治安,一旦见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图抢劫路人,往往只见黑影一现,叶问就以疾风式的蹬踢踢向流氓,霎见劫匪被踢出数十尺之外倒地不起。利达街也因此成为香港唯一安宁的地方。叶问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,得到“优秀市民”的称号。   

叶问大师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,至今已过三十多年光景。咏春拳一代宗师,精神永在,为后世门人之敬仰。   

咏春拳术从一套女儿家的自卫术发展到实战技击之上,并在数十年间急速发展,将咏春拳从佛山发展到世界每个角落,成为国际间享负盛名的中国武术,亦是现今最多外国人研习的中国武术。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一致被认定为:“起于严咏春,衍于梁赞,盛于叶问!”

  积极发扬咏春拳,在短短二十二年(五零至七二)之时间,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,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,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,他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、叶步青、招允、李小龙、骆耀、徐尚田、黄惇梁、何金铭……等一班出色之弟子,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,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,故宗师逝世后,咏春门人,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。   一直以来,咏春拳都只有少数传人。而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,这情况才有所改变。上世纪60年代,李小龙赴美国发展,创办“振藩国术馆”逐步成名,通过电影将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。   

叶问1972年去世后,其子叶准、叶正继承父业,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。叶准在香港咏春体育会、沙田大会堂、香港城市大学、科技大学、佛山科技学院设点授徒。目前,叶准及其门徒在世界60多个国家组织有咏春拳会近3000家。因在世界武术推广的卓越贡献,叶准还获得美国奥委会的嘉奖。   而叶问在香港收的弟子梁挺通过办杂志、出书、公开表演、训练拳手接受挑战、拍电影等形式来传播咏春拳。梁挺1973年创办国际咏春总会,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,支部超过400多家。

叶问在咏春拳术方面有极深的造诣,对咏春拳术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武德人品以堪称楷模,所以叶问终老后咏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为一代宗师。   70年代出版《佛山华侨志》有专文介绍他的事迹,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术博物馆有专设的叶问展室,美国俄亥俄州设有“叶问博物馆”,英国伯明翰的“叶问(海外)国术总会”设有纪念他的专栏,香港“叶问国术总会”挂有他的画像和练功等照片。

佛山乃岭南武术之都,武术文化底蕴深厚,尤其是咏春拳。咏春创于一名叫严咏春的女人,叶问先后师承陈华顺与梁壁,将咏春与中国武术发扬光大。叶问在抗战期间,敢于对抗日本人,大义冷然、不屈不饶,后被日本人用枪打伤,在朋友帮助下辗转到达香港,在香港开馆收徒,将咏春发扬光大,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。其徒弟李小龙更成为世界的一级武打巨星。

_________________


Canton!Cantonese!Cantonia!

粵獨嘅吶喊!粵嚟粵掂原著文集

http://jyutleijyutdim.wordpress.com

http://namyuekok.freeforums.org

http://cantonia.freeforums.org


檢舉此文章
Top
 個人資料  
 
 Post subject: Re: 葉問
文章Posted: 週二 7月 03, 2012 8:23 pm 
離線
頭像

Joined: 週二 4月 24, 2012 8:28 pm
Posts: 1542
叶问授拳要义

叶问宗师,自四九年挟技来港之后, 积极发扬咏春拳, 在短短二十二年(五零至七二)之时间, 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, 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, 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, 他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、叶步青、招允、李小龙、骆耀、徐尚田、黄惇梁、何金铭......等一班出色之弟子, 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, 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, 故宗师逝世后,咏春门人, 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(叶问一生谦虚谨慎,从未自称是咏春之宗师或什幺掌门人之类, 这一点, 特别写给一些曾争做掌门人之咏春同门为戒), 这个称号宗师叶问实受之无愧。

叶问于清未生于佛山, 佛山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个最富庶地区之一, 水陆交通十分方便, 古来就与景德、朱仙、汉口合称为中国四大古镇, 历来工商业, 特别是手工业十分发达, 居民生活安定富裕, 因而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, 中国功夫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种, 故历来武风尤盛, 南派成名之武术大师如黄飞鸿、张鸿胜、梁赞、冯小清......都出自佛山, 宗师生长于这样的一个年代, 加上他对功夫热爱, 兼具聪明和毅力, 且得名师传授业(前有陈华顺后有梁赞之子梁碧), 宗师之成就是可以理解的。

宗师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, 他经常说:"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, 固然困难, 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, 更加困难。" 作为一个一生以教拳为职志之人, 能有这种心态, 殊不简单, 这可说是他对工作态度之认真, 对所教徒弟负责之表现。宗师一生教拳, 从不挂牌, 亦不卖招生广告, 他之所以这样, 其唯一之目的, 就是保留这一个"有选择收徒弟之主动权"。二十年来, 宗师信守这个原则, 作为一个教拳为职志者,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。

咏春拳是一门实而不华, 简单直接和实用的功夫, 宗师对初入门者之基本训练, 十分重视, 当传授小念头时, 从正确手法, 腰马配合, 到发力运用, 从没有时间限制, 只要学者能达到他的要求, 他才会进而教授新的课程, 从不苟且, 这其实是对勤学者一种奖励。

宗师授拳另一特点, 就是量才而教, 他对每一个学者, 从心理而至个性, 身材体魄而至知识程度, 文化修养而至吸收能力, 先作充分了解, 更根据每个学者不同所需, 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, 务使每一个学者都能更易学习和吸收。

宗师教拳过程中极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击的练习, 这是培养学者对咏春的喜爱和信心, 从而引导学者进一步对咏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桩之研究。

宗师除对咏春功夫有高深的造诣外, 他早岁时, 亦曾受过高深的教育, 更加上他不断吸收现代之科技知识, 故经常能用今日之科技常识。如力学原理、几何角度......去解释咏春拳之法度。宗师更能进扬弃一些玄学上今人费解的理论, 如五行、八卦, 相生相克的辞语等, 这一点对功夫净化, 实是宗师之所以有如许之成就。宗师从来没有且十分讨厌一些"巧遇甚幺、奇人异士, 授予特异功能, 或是武林绝学, 藉此欺骗门徒, 宣传自己"的行为。他认为这样的人, 是对自己所学毫无信心, 对功夫之法度, 认识十分肤浅, 而希望能利用这种似是而非之故事, 去吓人骗人而矣。这种不靠真材实学的教拳形式方法, 注定是失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佛山叶问堂

叶问堂,于本年十一月九日在佛山祖庙隆重开幕。 藉此机会,现简单介绍“叶问堂”如下:

“叶问堂”主要分为三大部份,第一是叶问堂、第二是木人桩房及第三是咏春门人展室等。

“叶问堂”正中摆放叶问师傅铜像及“一代宗师”、“咏春传正统,华夏振雄风”的金字匾额及对联。 并有叶问有关的照片及对象 (例如武术器械、拳谱及生活用品等等)展览。而且还特意地设置了叶问读书处复原场及“叶问第子说叶问”多媒体电视。"叶问堂"以传统镜框布置得庄重典雅,而且还配备有影音设备及多媒体计算机等配套。

“叶问堂”集合了叶问武术的精髓及宝贵资料,实属给予各咏春门人参观之理想场所。

_________________


Canton!Cantonese!Cantonia!

粵獨嘅吶喊!粵嚟粵掂原著文集

http://jyutleijyutdim.wordpress.com

http://namyuekok.freeforums.org

http://cantonia.freeforums.org


檢舉此文章
Top
 個人資料  
 
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:  Sort by  
發表新文章 回覆主題  [ 3 篇文章 ] 


Who is online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


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

Search for:
Jump to:  
cron
suspicion-preferred